为深化产教融合,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2022级烹饪与营养教育(师范)2班于4 月2 日在石竹校区烹饪实训室开展《烹饪工艺美学》课程以赛代考活动。本次活动围绕‘福建非遗文化’与‘红色文化’两大主题,巧妙地将专业技能考核与文化传承创新相结合。
以赛促学,多维检验综合素养
学生们以果酱画为载体,通过 “设计—制作—答辩” 展示烹饪美学技艺,将传统吉祥纹样、地域标志性元素与现代构图理念相融合,设计出兼具文化内涵与艺术美感的作品。例如,有的同学以福建土楼为灵感,用果酱勾勒出层叠的屋檐与雕花窗棂;还有的同学通过“红色”图案致敬革命精神,将烹饪美学与历史叙事巧妙结合。
“这次比赛不仅考验技法,更要求我们深入挖掘和理解文化及其背后的故事。” 参赛学生王同学表示,从选题构思到现场制作,反复打磨细节,最终实现了 “让菜品讲故事” 的目标。

文化赋能,推动传统技艺创新
本次考核创新性地将绘画美学标准与烹饪工艺要求相结合,重点考查学生对文化符号的解读能力。依据契合度、创意新颖性及工艺精湛程度等多个维度,进行综合考量与评分。专业副主任范锦琳老师点评道:“学生作品既有非遗文化的厚重感,又融入了年轻化的表达,展现了烹饪艺术的多元可能性。”
活动特别设置 “食用价值” 考核项,要求果酱口味与菜品风味协调,避免过度装饰影响食用体验,体现了职业教育在追求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双重导向。
成果丰硕,构建长效育人机制
本次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与职业素养,更通过 “以赛代考” 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。任课教师陈文锋表示:“希望学生从‘被动模仿’转向‘主动创新’,未来能在行业中成为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播者与革新者。”
据了解,我院将不断深化“岗课赛证”融合育人模式,通过更加多元化的实践平台助力学生成长成才,为行业输送既具备深厚文化底蕴又拥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。